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智库声音】民主与法制时报 | 陈宇超:以主流价值为引领推动算法治理技术向善

武丹/制图

 

2024年启动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以来,中央网信办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要求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也标志着我国算法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新阶段,不仅对技术异化进行纠偏,更以正能量算法为切口,通过制度重构、技术赋能与多元共治,推动算法从流量工具演变为传播主流价值的数字桥梁,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实践样本。

 

制度重构与技术赋能:筑牢算法向善的根基

我国算法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以《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核心框架,通过制度约束+技术赋能双轮驱动,重构了算法治理的底层逻辑。在制度层面,算法备案制度成为关键抓手,要求平台公开算法规则、数据来源及影响评估报告。目前,已有多家平台完成备案,涵盖社交、电商、短视频等核心领域。例如,小红书在今年13日发布《小红书关于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公告》称,用户可在小红书App隐私设置”“个性化选项下了解个性化推荐算法的运行原理,并可自主开关个性化推荐功能。如果用户想增加或过滤具体标签类目可通过小红书App“设置”—“内容偏好调节,进入功能页面进行自主调节。平台将开设算法专项反馈受理渠道,用户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参与反馈。

同时,推动重点平台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完善算法推荐内容审核,开设专门网站、频道或账号,集中公开算法规则原理,开发上线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比如,快手将正向”“温暖”“信任等价值标签嵌入正能量算法,通过强化优质内容权重稀释低质信息。20248月,快手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7月,快手日均短视频上传量超4000万,单日播放量同比增长12.4%,万粉以上创作者数量增长近20%。这种向善算法与商业可持续性的融合,验证了技术伦理与市场规律的统一性。

技术突破是破解算法黑箱的关键。许多平台通过联邦学习框架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比如,蚂蚁集团通过联邦学习联合多家银行构建反欺诈模型,将诈骗识别准确率提升20%,同时保护客户隐私。在信贷审批环节,有的银行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在不泄露用户购物隐私的前提下,更准确地评估用户还款能力。这些实践不仅回应了公众对算法透明度的质疑,更通过技术可解释性增强社会信任。例如,抖音开设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系统阐释推荐逻辑中用户互动权重、内容质量因子及社会价值指标的占比;微博上线热词解释标签,通过对热搜榜单中前50位的热词增加简明直观的解释标签,满足用户和社会舆论对热搜榜单透明度的期待,力求做到快速、易懂,进一步增强热搜榜单的公信力。

 

多元共治与长效发展:构建价值引领生态体系

算法治理的核心矛盾在于技术控制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自律社会参与的共治模式,可以推动主流价值引领的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政府主导的规则供给为算法治理划定底线,动态评估模型与影响评估制度成为重点,要求平台在重大算法升级前提交社会影响报告,评估维度涵盖信息多样性、价值导向及社会效益。例如,资讯平台拟推出沉浸式阅读算法时,需判断是否增加跨领域内容穿插机制后方可上线,从源头遏制算法滥用风险。行业组织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比如,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牵头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应用自律公约》,通过优化算法伦理推动算法技术向善发展。

平台积极践行自治责任,推动治理创新。比如,抖音的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引入用户众包核查,当算法推荐热点事件时,用户可上传现场视频或图文证据参与事实校验,平台根据用户反馈可以实时修正推荐权重;微信视频号以好友推荐算法推荐双重机制,通过社交关系链约束算法推荐边界,例如某条内容若被多数好友标记为低质,将自动降低推荐优先级。比如,西瓜视频的UP主(视频网站、论坛等平台上传内容的创作者)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通过算法推荐触达数千万青少年,形成知识传播用户增长商业变现的良性循环,验证了向善算法的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并非对立。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破解技术鸿沟困局。开发算法通识慕课,使其进入全国中小学及高校,让课程通过算法偏见模拟实验等互动形式,帮助青少年理解推荐机制。比如,上海市推出的银发e学堂,以线下工作坊形式教授老年人调节兴趣标签、使用负反馈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班、微视频课程等方式培训30多万人次,积极应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动态平衡与制度迭代:迈向治理现代化

虽然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部分平台仍存在破茧功能使用率整体较低、优质内容供给不均衡等问题。《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推动治理体系从专项攻坚转向长效建设,构建技术评估、生态培育、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的框架。

技术治理层面,202411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聚焦网民关切,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重点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生态培育方面,可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平台探索向善算法商业闭环。比如,得益于新的传播平台和推荐算法,一些非遗老技艺正在被更多年轻人看见。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超99%的项目都拥有持续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00“60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在抖音,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00成为生力军,30岁以下传承人年增长72%。同时,平台通过优质内容孵化基金”“创作者社会责任积分等激励措施,可以推动内容生态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算法治理的向善路径,本质上是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深度融合。从制度重构到技术赋能,从平台自治到社会共治,算法治理实践不仅重塑算法的伦理底色,更要探索出一条数字时代弘扬主流价值的创新之路。当算法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数字纽带,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数字文明注入向上向善的力量。

 

(陈宇超,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