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学位授权点 名称和代码 | 名称:法学 |
代码:0301 |
授权级别:硕士
学位类型:学术型
2024年1月28日
法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一、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一)本学位点培养目标和主要的培养方向,年度发展概况
1、培养目标和主要培养方向
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法学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学研究生学位要求进行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力求将毕业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务实的法治信念和较为广博、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同时具备独立分析研究理论问题与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技能,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需求,能够参与并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
2、2023年度发展概况
2023年度,本学位点继续根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部署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区别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论文指导诸方面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安排。
2023年,本学位点进一步强调导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不但要通过中期考核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论文写作进度,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课题+智库”三位一体的独特教学体系中增长才干。“教”“学”双方共同关心教、学、研活动,变学生被动求学为主动求学,有助于形成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够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法学研究生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
(二)师资力量和师资变动情况(含导师管理)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教学队伍,目前拥有39位专任研究生教师,其中拥有海内外博士学位37人,博士后13人;正高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3人;2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4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表一:本学位点师资力量和师资变动情况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专任教师人数 | 导师人数 | 正高级人数 | 博士学位人数 | 2023年新增教师 | 2023年新增导师 | 2023年退休、离职导师 |
1 | 法学理论 | 3 | 1 | 0 | 2 | 0 | 0 | 0 |
2 | 法律史 | 2 | 0 | 0 | 2 | 0 | 0 | 0 |
3 | 宪法与行政法学 | 4 | 3 | 0 | 4 | 0 | 0 | 0 |
4 | 民商法学 | 7 | 4 | 1 | 7 | 1 | 0 | 0 |
5 | 经济法学 | 5 | 4 | 2 | 5 | 1 | 0 | 0 |
6 | 刑法学 | 7 | 5 | 3 | 7 | 0 | 0 | 1 |
7 | 诉讼法学 | 3 | 2 | 1 | 3 | 0 | 0 | 0 |
8 | 国际法学 | 5 | 2 | 2 | 4 | 0 | 0 | 0 |
9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3 | 2 | 1 | 3 | 0 | 0 | 0 |
合计 | 39 | 23 | 10 | 37 | 2 | 0 | 1 |
本学位点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招收新生23人左右,具有接近1:1的高师生比。每位导师一年一般只指导1名学生,师生之间联系紧密,更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科研情况
2023年,本学位点共中标各级各类课题42项,其中3项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1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此外还承接了中共中央宣传部课题1项,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部委办发布的课题4项,上海市统战部、上海市司法局等上海市委办局发布的课题2项。
表二:2023年中标主要课题一览表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下达编号)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承担人(*) | 经费 (万元) |
1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立法研究(2023WWT003)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23.11.01-未结项 | 姚建龙 | 9.5 |
2 | 中国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的法律路径研究(2023BFX002)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23.10.27-未结项 | 王海峰 | 8 |
3 | 中国生态法学范式的理论构建研究(2023EFX008)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23.10.27-未结项 | 程飞鸿 | 6 |
4 | 上海多层次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机制与实施路径(236921050000) | 上海市科学技术 委员会 | 2023.03.20-2024.10.15 | 彭辉 | 10 |
5 | GD-4-2023005 | 中共中央宣传部 | 2023.12.01 | 姚建龙 | 10 |
6 | 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3.07.24-未结项 | 姚建龙 | 2 |
7 | 网络数据安全领域的刑事合规要素分析与体系建构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3.03.05-未结项 | 涂龙科 | 2 |
8 | 检委会决策机制研究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3.07.27-2024.09.27 | 彭辉 | 2 |
9 | 构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收监执行案件实质化审查模式--以撤销缓刑案件为切入点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3.08.15-2024.07.31 | 陈海锋 | 0 |
10 | 上海市部分行政规章立法后评估研究 | 上海市司法局 | 2023.04.25-2023.11.02 | 涂龙科 | 20 |
11 | 民营经济营商法治环境的要素和评估体系研究 | 上海市委统战部 | 2023.05.31-未结项 | 孟祥沛 | 0.3 |
表三:2023年结项主要课题一览表(按课题结项时间排序)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课题类别 | 结项日期 | |
1 | 交易网络化与经济刑法变革 | 涂龙科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2023.03 |
2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调控转型研究 | 张艳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23.10 |
3 | 德国仿效纳斯达克试点科创板失败的立法经验研究 | 主力军 | 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 2023.11 |
(四)学位授予情况
本学位点2023年共有硕士毕业生23人,分别是:法学理论专业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1人、刑法学专业6人、民商法学专业2人、诉讼法专业2人、经济法学专业5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人、国际法学专业3人。23位硕士研究生均已通过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取得课程学分,并完成论文答辩,经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被授予硕士学位。
(五)招生和就业情况
1、招生情况
根据研究生院统筹安排,2023年本学位点计划招生人数为23人,实际招生23人,其中推免生2名,一志愿考生14人。2023年录取的研究生中,本科毕业于985高校的学生2人,毕业于211高校的学生3人;毕业于法学类传统名校“五院四系”的共有8人。
推免生接收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法学所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和研究生院相关工作安排,启动了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接收工作,并组织各学科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择优确定推荐录取名单。最终,法学所成功招收2名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优秀推免生,顺利完成了推免生招录工作。
2、就业情况
本学位点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受工作单位欢迎,工作岗位多为党政机关、司法实务部门、法学院校、律师事务所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法务部门等。2023届毕业生的硕士就业率为91%。其中,13%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26%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17%进入知名律师事务所,35%进入公司企业单位。
(六)思政教育和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高度注重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思政教育方面,本学位点注重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立德树人精品特色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上社法学讲坛”“青年学术沙龙”等形式,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学风建设方面,本学位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方面,导师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研究生院制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我所各专业制定的一系列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规定,严格把好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及答辩“三步曲”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通过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七)课程教学和学术训练(含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围绕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科研支撑能力,着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效果不断提升。
1、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上要求实现“精准覆盖”。法学所坚持“以培养德法兼修的法律实践人才”为目标,坚持“以符合学生发展为中心”为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模式,立足“小班化”、“师徒制”特有优势,除设置法学基础课程外,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及发展兴趣开设特定课程。
2、进一步优化师资安排
优化所内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每两年聘任、流动与退出机制,保障优秀师资、导师配备到研究生教育一线。同时施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聘请“校外导师”,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3、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教研互融”精品教学范式。立足法学研究所科研优势,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实现科研、教学、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科研能力。
4、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
“实习实践”开展教学工作。发挥法学所同上海市人大、市政法委、公、检、法、司、安等机构的合作优势,鼓励学生前往各机构开展社会实践。
5、进一步加强质量督导
针对各个年级、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和教学环节,制定发布质量监控与督导重点与要求,强化任课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主体责任和教学单位监管责任,提高质量意识。
(八)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非常重视与国(境)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佩奇大学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科研院校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2023年,本学位点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交流,促进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奔赴、双向融合。
表四:2023年学术会议一览表
会议名称 | 举办时间 | 参加人员 | |
总人数 | 国(境)外人员数 | ||
第十届中欧刑事法国际论坛“金融犯罪、腐败犯罪治理的中欧经验与借鉴” | 2023.12.10 | 50 | 13 |
第八届环境法治论坛“气候变化法治:国际大都市对话” | 2023.11.06 | 30 | 5 |
“数字丝绸之路:中哈两国的机遇与挑战 | 2023.12.02 | 12 | 3 |
首届数智双碳合规江畔论坛 | 2023.12.27 | 50 | 0 |
2024年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研判 | 2023.12.01 | 30 | 0 |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涉外法治前沿问题研讨 | 2023.11.21 | 30 | 0 |
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2023) | 2023.11.11 | 80 | 0 |
科技金融法治之道论坛 | 2023.11.07 | 50 | 0 |
党内法规论坛(2023)——党的二十大新起点上的党内法规前沿问题研究 | 2023.10.29 | 60 | 0 |
浦东新区法规论坛 | 2023.09.23 | 80 | 0 |
性侵未成年人的预防与惩治专题研讨会 | 2023.09.08 | 30 | 0 |
第三届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学术大赛颁奖典礼 | 2023.06.07 | 50 | 0 |
《倪正茂全集》出版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23.05.05 | 80 | 0 |
数字经济时代著作权刑事保护司法实务研讨会 | 2023.04.20 | 80 | 0 |
第三届“至正·法治论坛” | 2023.04.19 | 100 | 0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法学期刊发展研讨会 | 2023.03.10 | 50 | 0 |
(九)论文质量和质量监督
法学所依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专门管理机构,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工作的规定》等规定,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实行“开题-预答辩-查重-盲审-正式答辩”的必经程序,拥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2023年,本学位点硕士学位论文全部通过盲审。
2023年,本学位点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符合规范性要求的基础上,学术论点、结论和建议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内容能体现出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反映出作者使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较熟练的技能;能体现出新的见解和一定的科研或技术成果。
(十)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
本学位点重视围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点热点问题,组织科研与教学活动。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始终注重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对策研究,自觉为党和政府服务,为社会和地方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2023年,本学位点教研人员共出版著作6部,其中上海法治蓝皮书1部,中文撰写的专著2部,外文撰写的专著1部,译著1部,编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及文章约70篇,其中发表在甲类A类核心刊物上有1篇,发表在甲类核心刊物上有2篇,发表在乙类核心刊物上约19篇,此外,还有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23年,本学位点共通过国家高端智库专报、新智库专报等途径发表专报83篇,其中3篇获得副国级领导及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2篇获得中央部委正职及上海市其他正职领导肯定批示,7篇获得上海市及中央部委副职领导肯定批示,1篇被中央“五办二室”采用,1篇被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报告》采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升。
2023年,本学位点在重大奖项上均有突破,表现突出。其中姚建龙所长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孙祁的《对标CPTPP金融规则设计上海金融数据出境流动标准研究》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硕士学位点历史悠久,积淀厚实,具有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近年来,学位点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强化,教材建设较为薄弱,国际交流需多元化等,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本学位点作为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共拥有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但目前学科力量分布不均,部分学位点师资队伍不齐,未拥有副高以上的教研人员。
2、本学位点缺乏支撑学科发展的高层次学术成果。2023年,法学所未获得国家课题立项,发表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三大刊上的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
3、本学位点的高质量教材及教学成果的数量相对较少。需要继续加强课程改革,并将教材建设工作提上日程。
4、由于不属于教育部系统院校,本学位点在高校学生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规划
本学位点将在继续做好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常规工作外,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法学学科高质量建设
本学位点将在院所领导、研究生院的领导下,通过招生宣传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一志愿报考我所;同时积极推动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提前录取各高校优秀本科生,继续提高生源质量,提升第一志愿考录比。
在课程设置及研究生培养方面,法学所将更加重视前沿类课程、方法论课程、案例类课程,并将一定比例的专业课程改为双语教学;进一步鼓励导师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与各类征文活动,发表研究成果,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还将寻求研究生院的支持,建立模拟法庭,或者与战略合作的法院共建法学所的“模拟法庭基地”。
(二)凝心聚力,推动学位点科研成果再上新台阶
学科建设是法学所的立身之本、强所之基,智库建设是法学研究所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学位点将在全面梳理学科发展成就与亟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领军专家的积极性,瞄准学科基础、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研究成果;同时继续鼓励教研人员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供有重大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本学位点还将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法学研究的知名度与创新力,进一步扩大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
(三)启动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本学位点将在院所领导、研究生院的领导下,探索博士点建设的实施路径。2024年,拟全面启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从而使法学所研究生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法学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新模式,为培养出具有学术研究特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