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智库声音】中宏网 | 孙祁:从红旗渠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党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党员纪律性,强调党员廉洁性,强调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红旗渠工程的《关于目前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要点》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到全体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正是在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保障下,我党已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红旗渠是践行廉洁纪律的历史经验

党的纪律是在变局中保障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小组织,发展成为今天全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韧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党的组织,来源于组织背后的纪律。

第一,红旗渠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红旗渠工程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完成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要求所有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努力成为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分子。在红旗渠上,先进的党员群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旗渠动工之初,林县县委就成立了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和工程总指挥部,并相继成立团委、妇联和后勤总指挥部,通过工地党委和15个党总支,320个党支部把红旗渠上1673名共产党员组织在了一起,成为一支骨干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唯一的、根本的宗旨。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兴修水利自然是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虽然修渠的岁月艰苦,但很少听到群众的不满和抱怨,他们流露的更多的是同党组织的鱼水情深以及对党员队伍的信任和支持。林县广大党员干部正是靠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行动,感动了民心,收获了拥护。

第二,红旗渠工程是党和政府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的典范。反观60年前的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建设,之所以取得奇迹,正是来源于党员干部的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红旗渠始建于物资极度匮乏的20世纪60年代初,修建周期长,物资渠道不一,数量种类繁杂,而且由于一线劳力需要,人财物管理人员多次轮换。但跨越10年的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建设者们心里都有本“公私账”,没有出现过贪污挪用行为和干部失职渎职现象。这来源于县委对管理岗位和领导干部的约束,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三条纪律,以及同劳动同食堂、待人和气、办事公道、买卖公平、如实反映情况、提高政治水平、工作要同群众商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八项注意。

第三,红旗渠上的党员干部是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表率。为使各项制度规矩落实落地,提高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林县监察委员会在工程开工不久,就出台了《关于目前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要点》,在《八项纪律》基础上,红旗渠党委又适时细化制定了《总指挥部财粮金融股工作意见》《关于加强联系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遵守群众纪律的几项决定》《关于民工补助及物资管理的几项规定》《关于财物管理工作的几项制度》《关于干部遵守的十项制度》《关于认真搞好竣工清财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靠制度管权、物、钱,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和不正之风。

二、新时代下红旗渠精神与党纪建设的关系

第一,从红旗渠精神看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在长达十年的修渠历程中,尽管面临了外部“为了高举红旗,不顾群众死活”的质疑,但一件件小事却体现了红旗渠工程中党员干部朴素的纪律意识。在红旗渠纪念馆,陈列着一个黑色木箱子,那是当时修渠时的炸药箱,箱盖内壁贴着一张收据。这个箱子的使用人是时任红旗渠工程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当时修渠工地一般群众可以轮休,但指挥部的干部却不能离开工地。这个废弃的炸药包装箱可以存放衣物,他却没有私自拿走,而是掏钱买下,然后就把收据贴在了箱子上。他这样做,真正体现了党员干部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党员纯洁性。从党员到党员干部、从党员干部到林县县委,在纪律面前,不想搞特殊与不能搞特殊是不同的层次,立好了规矩按规矩办事,让纪律再次发挥了作用。可以说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规矩是一种束缚,更是一种保护。我们从这些小小的收据和账目中,可以看出规矩制度的优势,也充分显示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集中体现了原林县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忠诚国家服务人民、重点反映了心怀梦想、开拓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克己奉公、公开透明的高尚情怀。干部群众对制度心存敬畏,把遵守规矩当成一种自觉,这也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范本。靠制度管理权、物、钱的措施,就是订立的规矩。按规矩办事,就从源头上为腐败扣上了一道枷锁。这不仅是与我国党纪廉洁文化建设契合,更有统一党员队伍思想认识、在思想上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从红旗渠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记载了林县人民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而且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建成的。修建总干渠和三条干渠所用的资金共4236万多元,其中79.8%是自筹的;劈山开渠需要大量炸药,修渠过程中共使用炸药2740吨,其中林县人民自己就制造了1215吨;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共用石灰14.5万吨,全部由各工地民工自己烧制。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生动地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修建红旗渠这项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工程,没有河南、山西两省的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平顺县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工程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配合。平顺县社员不仅让出了近千亩耕地,迁移了祖坟,砍掉了大批树木,而且积极腾民房,找仓库,盘锅筑灶,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群众支持,站得牢,立得住。习近平同志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同样,党风廉政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红旗渠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一部经典,也是一座为民务实清廉的丰碑。这座丰碑既是遥远的过去,也在眼前,还在心底。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太行无语,山不藏私。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党纪廉洁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

第三,精神是软实力,红旗渠精神亦然。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中的规矩纪律意识,需要以良好的环境和载体为依托。有什么样的气场,就会有什么样的气势。规矩需要人人遵守,自信来自自觉。红旗渠精神,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升华,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廉政文化。当规矩和纪律不再被视为一种禁锢,当规矩和纪律变成一种自觉,进而上升为自信,在规矩的核心就有了一种足以裂变的能量。红旗渠修建时,百姓中流传一句话: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是领头雁的作用,从而形成的雁阵效应,聚合了群众极大的能量。这些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语言,带给我们灵魂的震撼。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展现的这种群众能量的集中挥发,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这也正是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中要打捞的精神富矿,也是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实力。

当前,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面对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危险,我党若没有统一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纲领、政治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全党只有严明纪律、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肩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才能实现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