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学术研究】殷啸虎:《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获《新华文摘》2024年第3期篇目辑览转载

本文刊发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殷啸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组合院外首席专家,民盟上海市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首任(创始)会长。


摘要:

推进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应当重视参政党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参政党文化的构成,是与参政党的性质、目标以及功能作用等紧密联系的,是由参政党的性质和目标功能所决定的。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合作履职能力。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党理念建设,以及参政党形象建设等方面。习近平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同样为参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参政党文化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当基于这种特点,并根据时代要求,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探寻真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参政党理念,营造独特的参政党精神文化氛围。同时,要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推进参政议政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参政党文化;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参政党自身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参政党自身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参政党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2023年10月7日到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 “七个着力”的要求,同样为参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正如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张梅颖所指出的那样:“参政党文化是参政党理论的根基。加强参政党的文化理论建设,有利于参政党成员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定位。”[3]因此,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首先应当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推进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


一 正确认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充分认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明确参政党文化建设对新时代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价值,以参政党文化建设推进参政党自身建设。

(一)参政党文化的构成

参政党文化是引领参政党行为、组织活动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其核心部分是参政党的价值追求。参政党文化是由参政党的性质、功能与作用决定的。从参政党文化的构成来看,简单而言,聚焦于参政党三个字。

第一,参政党文化构成的实质,在于一个“参”字,这也是参政党文化与执政党文化的本质区别所在。参政党文化首先是一种参政文化,这种文化聚焦于一个“参”字,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参加,二是参与,三是参谋。关于这三个“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有明确规定,如第12条:“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14条:“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的主要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也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参加是制度性的,参与是职能性的,而参谋则是功能性的。这也就决定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即如何在“参”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第二,参政党文化构成的核心,是一个“政”字。参政党文化作为一种参政文化和政治文化,都聚焦于一个“政”字。关于这个政字,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首先,关于“政”的内涵,这是过去我们在参政议政实践和理论中一直探讨的问题。根据我的理解,参政议政的“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政务。民主党派参加政党协商,大多是政治问题;而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以及其他方面的协商,可能更多的是“政务”方面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同民生相关的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其次,“政”的核心是政治,习近平曾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讨论什么是政治时讲的。”[4]351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规定的统一战线工作原则之一的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就文化意义而言,这就是一种和谐、包容的“和文化”,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文化的精髓所在。

再次,“政”字是由一“正”一“反”组成,包含了正与反两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求同存异,也包括有些学者提出的求异存同,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文化与监督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5]235邓小平也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6]273其实,就执政党而言,是非常希望听到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的。习近平就指出:“虽然党外人士有些人说的话、提的意见有时听着不舒服,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要花时间,但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便说得尖锐一些,即便工作费时一些,也是十分有益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我们共产党人要有这个胸襟和气度。”[4]35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15条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这是民主文化和监督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参政党文化的价值所在,是民主政治的精义所在。

因此,参政党文化作为参政文化和政治文化,核心聚焦于一个“政”字,是服务于参政党的参政、辅政、议政、资政实践的,并根据参政、辅政、议政、资政的实践不断推进参政党的文化建设。

第三,参政党文化构成的基础,是一个“党”字。参政党首先是一个党,在各民主党派的章程的第一条中,都明确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为政党,必然有相应的政党文化。政党文化是政党在长期的政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在政党系统中起导向作用的要素,比如观念、态度、理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关于政党文化,有论者认为,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7]也有论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文化,实质上就是指现代政党在长期的政治斗争生活和运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广大党派成员所普遍接受、认同和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取向。[3]而参政党作为政党,同样有自身的政党文化,这种参政党文化对于参政党具有引导性、方向性的作用,其核心内容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与政治认同。[8]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政党文化(包括参政党文化)建设对政党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是发挥政党作用的思想理论基础。

因此,就参政党文化的构成而言,是与参政党的性质、目标以及功能作用等紧密联系的,并由参政党的性质和目标功能所决定的。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要根据参政党的性质和功能,围绕参政履职的要求展开,这也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

如前所述,在各民主党派的章程的第一条中,都明确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因此,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是参政党的政治目标,也是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参政党文化建设,要围绕参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履职要求展开,并根据履职要求的提升而不断与时俱进。

首先是增强履职能力。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履行政治职能的必要的内在条件,参政党要履行政治职能,要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念,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取向,而这些都是在长期的民主政治和参政议政实践中形成的。参政党政治实践和履职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建设的过程。参政党政治实践和履职过程,推进了参政党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自身的不断成熟。作为参政党文化重要内容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价值体系,以及政党意识、思维模式等,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参政党文化的水准,决定了参政党履行其政治职能的能力,而且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参政党文化建设,促进了其履行政治职能能力的提升;而参政党履行政治职能能力的提升,又对参政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了参政党文化建设。

其次是提高合作共事水平。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传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和同执政党合作共事的水平。参政党文化建设,深深根植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民主党派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事的光荣历史。这是参政党文化的基因,也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基础。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这种优良传统,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新的文化精神,通过参政党文化建设增强参政党自身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同执政党合作共事的能力与水平。

其三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传播民主与包容的政治理念,推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民主精神,追求和平进步,与中国共产党共同为建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基本政治理念与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内容也根据时代变化而进行了调整,但依然坚持和传承了追求爱国民主团结的文化传统。如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中就指出:“本会的优良传统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中共二十大报告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部分中,明确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参政党文化建设,以其特有的民主传统、民主理念和民主实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其四是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参政党及其成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参政党文化建设是履行政治职能的必要的内在条件,参政党成员是参政党的主体,参政党成员的履职能力决定了参政党的履职能力。因此,参政党文化建设,要通过对参政党成员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等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政治认同,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切实发挥好新时代参政党的作用,真正做到在履行职能方面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补台不拆台。


二 正确认识并把握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参政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政党特色和时代特色。推进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当准确把握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特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参政党文化。

(一)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

关于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内涵,相关论著从不同层面进行过阐述。笔者认为,参政党文化作为政党文化,是由政党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构成的,探究参政党文化,同样也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

首先是参政党理论建设。参政党作为政党,自然有其自身的理论,包括理论指导、奋斗目标、价值观等。需要指出的是,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是在其革命和参政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修正完善的。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例:在其1948年1月1日发布的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三民主义之理论,仍为今日中国革命之正确指导理论”,并提出“集中党内忠于总理忠于革命之同志,为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并发布行动纲领,愿与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携手并进,彻底铲除革命障碍,建立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9]117,119。1956年2月29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指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9]165。而2022年12月9日修改通过的民革章程,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指出:本党的政治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提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因此,理论建设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参政党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与执政党保持一致。

其次是参政党理念建设。政党是由有共同政治理念的人自愿结合而成、从事政治活动的群体。所以,要增强政党的凝聚力,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是在历史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政治理念又是由政党的政治理论指导和引领的,对于任何一个政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理念;而不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理念,这个政党就必然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共同的政治理念就是把一个政党的成员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参政党同样也不例外。参政党也有其自身的参政党理念,具体反映于参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以及参政党意识等。当然,同参政党的理论建设一样,参政党理念建设同样也是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并不是一成不变、泥古不化的。而参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又是贯彻于参政党意识、并通过参政党意识体现出来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参政党意识是参政党理念的核心,也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而参政党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对参政党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的基本认识,并且是与参政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的,体现了参政党的主体性。[10]因此,新时代参政党理念建设,关键是要增强参政党意识,用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明确的政治纲领为引领,积极参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努力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再次是参政党形象建设。参政党形象建设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参政党文化是通过参政党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具体包括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参政党形象建设是通过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反映出来的。就规范意义的层面而言,在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中,对思想建设的目标、组织建设的内容和队伍建设的要求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规范层面反映了参政党形象建设总体要求和引领;就实践意义的层面而言,参政党组织的活动,参政党成员的参政议政实践,乃至其个人的言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甚至代表了参政党的形象。因此,参政党形象建设,应特别关注参政党成员个人的言行,通过提升参政党成员个人的政治和文化素养,整体塑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参政党形象,推进参政党文化的建设。

(二)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特点

参政党作为政党,其文化建设有着政党文化建设的共性,但也有着参政党自身的特点。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应当基于这种参政党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并根据时代要求来推进。

首先,参政党文化与参政党的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是由参政党作用的发挥所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谈到过。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是由参政党发挥作用的目标与功能决定的,并为实现这种目标与功能服务的。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实质在于“参”,这既是与执政党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发挥参政党作用的价值所在。参政党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参政文化,是参政党在长期参加国家政治生活过程中,适应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土壤而形成的一种政党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功用,它既不同于执政文化,也不同于在野党、反对党文化,而是一种参与、合作与协作文化,这也是参政党文化的基本特点。此外,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参政”,参政党文化建设要围绕“参政”二字,从参政理论、参政实践以及路径,丰富和完善参政文化。

其次,参政党文化与新型政党制度有着密切联系,是由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4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精准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性质、特征与优势,明确了参政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地位和功能。参政党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特点与要求,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不能割断历史;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更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

其三,参政党文化与执政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受执政党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内,参政党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共中央1989年12月发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在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中,对此也予以确认。这就决定了参政党文化受到执政党文化的直接影响,并且是由执政党文化引领的。参政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参政党的理论建设、理念建设以及形象建设等,在传承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根据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不断与时俱进。

其四,参政党文化具有独特性,但不具有独立性。执政党对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引领和影响,决定了参政党文化虽然具有独特性,但不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参政党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传统和所联系成员群体的特殊性。参政党文化的独特性,是在参政党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正是这种独特性,构成了同执政党合作共事的历史文化基础。而参政党文化不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保证了参政党文化政治上的纯洁性和路线上的正确性,决定了参政党文化建设同样应当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 积极探索和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共二十大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为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就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整体而言,与参政党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等相比,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甚至是短板,如:对参政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参政党文化传统传承的淡化,以及对参政党文化宣传的不足等。这些不足甚至是短板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影响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因此,应当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积极探索和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

(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灵魂。如前所述,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合作履职能力。而参政党要履行政治职能,首先要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念,坚定政治方向。就文化建设的视角而言,这种正确的政治方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的视角,即参政党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合作共事、努力奋斗的历史,这既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历史基础,也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政治前提。没有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就会缺乏正确把握政治方向的基础;二是现实的视角,即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新时代参政党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这既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保证参政党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现实前提。参政党文化建设是为参政党建设服务的,而参政党建设又是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坚持和发展探寻真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参政党理念

政党理念是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理念是在历史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参政党也不例外。参政党文化建设,离不开参政党的历史文化传统;参政党的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来自其独特的政党理念与政治追求。虽然由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的变化,有些思想观念和主张已经不适应了,但作为参政党的基本的政党理念,即探寻真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同时,坚持和发展探寻真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参政党理念,无疑是参政党文化建设所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营造独特的参政党精神文化氛围

新时代赋予了参政党文化建设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参政党要担负新的历史使命,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应当弘扬参政党的优良文化传统,打造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展现新时代参政党的新风骨、新风尚;以参政党文化彰显参政党优势,努力通过文化形式展示参政党的新面貌、新形象;并通过参政党文化建设,提升参政党素质,提高参政党品位,努力实现参政、辅政、议政、资政的新超越。

(四)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

参政党历史与参政党理论是参政党文化的两大宝库,但相比较参政党历史研究而言,目前对参政党理论的研究显然是不足的。虽然目前各民主党派组织大都成立了类似于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的组织机构,但大都聚焦于对参政党历史的研究和经验总结,较少有系统性、专业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参政议政实践相比,参政党理论的研究无疑是相对落后的。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参政党自身的政治理论、政治理念,并对参政议政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和总结,以推进参政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与新型政党制度有关的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为多党合作和政党协商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依据。而参政党却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更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这对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显然是不利的。

其实,在参政党参政议政实践中,有不少实践案例,可以通过理论研究,上升为制度性的规范,进而推进多党合作实践。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现行宪法第4条修正案的提出与入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都明确规定:政党协商主要包括宪法的修改建议和有关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等,但实践中如何运作,尚无具体规定。1993年修改宪法时,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应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议,这个建议的提出和最终采纳过程,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修宪的实践,而且还对参政党层面如何开展政党协商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11]440-452因此,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推进参政议政实践,既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值得引起重视。

参政党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走在时代前列,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202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参政党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2]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3-10-09(1).

[3]蔡一宁.论新时期参政党政党文化建设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5).

[8]王远启.参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考量[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9]陈竹筠,陈起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资料选辑(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0]王远启.参政党文化建设探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11]郭道晖,等.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