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智库声音】周到上海 | 姚建龙等: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启动一年,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日期:2023-01-09来源:法学研究所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启动一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引领区意见》,充分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积极落实上海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担当作为、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积极推动浦东新区法规立法项目清单与改革措施清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实践需要相适应的立法工作机制,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形成加强浦东引领区建设法治保障的整体合力,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在1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介绍了浦东新区法规制定和实施的第三方评估情况。他表示,浦东新区法规不负国家立法授权的殷切期望,在浦东新区现代化引领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推动、规范、保障等重要作用,筑牢法治之基、彰显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为浦东引领区乃至全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浦东新区法规有哪些显著特点?

姚建龙介绍,首先是突出“引领性”,奋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用足用好立法创制权和变通权,积极稳妥进行“从无到有”的创制性立法创新和“从有到优”的优化性立法创新。

追求“高标准”,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注重在法治轨道上促进高水平开放、实现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体现“标杆度”,以首位担当擦亮具有浦东特色标志成果。15 部浦东新区法规内容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助力自主创新、服务绿色生态、深化城市治理等五大板块,整个立法紧扣国家战略、紧贴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凸显浦东新区法规特色。

彰显“牵引性”,精准回应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浦东新区法规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以问题为导向,切口小、篇幅小,出台效率高、进入实施快,落点实、效果灵,坚持围绕中心、担当作为、锐意创新,坚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坚持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一通百通,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奏响新时代中国发展最强音。

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启动一年以来,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激活

浦东新区法规便利市场主体“进出”市场,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组合拳”,以更大胆的“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更智慧的“管”,进一步守住风险控制底线;以更优质的“服”,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以“开便利店”为例,办理时限从9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减少95%。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其中多项制度创新均在浦东新区法规中率先作出规定。

促进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进一步形成

浦东新区法规聚焦“生物医药”“化妆品”“文物艺术品”和“智能网联车”等产业领域,着力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激活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推动引领区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发展。

如生物医药法规施行以来,浦东形成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等完整的创新链条;化妆品法规允许化妆品备案人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展化妆品定制化生产,引领消费新模式;文物艺术品法规推动设立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智能网联车法规率先规定无驾驶人的网联车创新应用,引领网联车行业向高端发展。

强化创新引擎,自主创新时代标杆进一步树立

浦东新区法规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率先接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进实现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四位一体;优化“揭榜挂帅”机制,发出“英雄帖”、实行“赛马制”、选出“千里马”,推动和保障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发展、聚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如《知识产权保护规定》施行以来,浦东新区2022年1-6月著作权登记数量129938件,同比增长16.8%;相关制度被《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借鉴。

加快绿色转型,和谐优美生态环境进一步构建

浦东新区法规依托在沪的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和境内外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统筹建立动态调整的绿色项目库,创新为支持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社会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法治保障。

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法规聚焦“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浦东新区率先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体废物处理模式,率先实现固体废物近零填埋,全面提升资源化再利用效率和水平。

提升治理效能,城市治理示范样板进一步打造

浦东新区法规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深化智能场景建设,形成“智能发现、高效处置、非现执法、精准治理”街面秩序闭环管理,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非现场执法案件平均耗时小于4天,相比传统执法方式压缩时间超过85%,街面类信访投诉同比下降了16%,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充分保护了公民权益。住宅小区治理法规扫除社区自治“盲点”,创新小区治理机制,提升小区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住宅小区治理的社会效果。


来源:周到上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