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尹琳副研究员接受《财新网》采访

日期:2021-05-07来源:财新网

转自:财新网

图片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起施行,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学者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涉及诸多部门,“争着管”和“没人管”长期并存,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

图片

2020年7月29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暑期“2020护苗行动进社区”活动,社区志愿者在为小朋友讲解护苗专项行动相关知识。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实习记者 杨玉琪 记者 唐爱琳)各方呼吁多年后,国家层面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构落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成立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任领导小组组长。

  《通知》显示,这个领导小组配置颇高,班子包括三位副国级领导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担任组长,国务委员王勇、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担任副组长,另外担任副组长的还有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和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陆俊华。领导小组成员由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国家发改委等数十个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人出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兼任,常务副主任由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兼任。

  根据《通知》,领导小组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将统筹协调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研究审议未成年人保护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有关单位制定和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规划、政策、措施、标准;督促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下称《未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情况、各地区和各有关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督办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重大案件处置工作。

  同时,领导小组还负责指导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按照法定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履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地区强化督办问责;总结、推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宣传教育和表彰奖励工作。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规定相当细致,而成立这一小组对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未保法》的落实意义重大。他透露,在国家层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曾是《未保法》2006年修订时讨论的重点和难点。“但究竟如何设立,当时并没得到解决”,直到2020年10月再次修订《未保法》,才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设立和由谁承担。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制定,2006年、2012年、2020年三次修法。其中,2020年10月第二次修订通过的最新版本将原先72个条文扩充到132条,篇幅增加近万字,新增政府保护、网络保护专章,对性侵害、网络沉迷、监护缺失等议题作出回应。新法定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详见财新网:《新未保法明年儿童节实施 强制报告、国家监护等成亮点》)

  最新修订的《未保法》第9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省级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由其他有关部门承担。

  “不一定是以抽调各部门人手组成小组的形式,但学界确实一直呼吁成立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专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琳告诉财新记者,《未保法》具体条文较为抽象,几次修订后增强了可操作性,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各部门具体的责任归属,“领导小组的成立与修法的大背景有关”。

  谈及国务院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童小军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涉及教育、卫生、家庭、市场等多方面,过去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一度出现混乱。混乱一方面指各方都有责任,却不界定责任归属,相当于各方都可以没有责任,导致“没人管”;另一方面,各方发挥作用“争着管”,存在职能重合,“做多了、做过了,孩子也得不到保护”。她认为,“争着管”多体现在物资捐献等经济相关方面,而如防范未成年人性侵、虐待等方面则多为“没人管”的局面。

  “我们需要可持续的、规律的、有效的服务,缺少统一协调很难达到。《未保法》是理念、文本上的保护,领导小组是落实《未保法》的最高层级的统筹协调机构。”童小军说。

  她还表示,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一直是“补缺型福利”,“针对某一类儿童提供服务”,《未保法》最新修订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调了覆盖全体未成年人和所有部门都应参与进这一保护事业,“从服务来讲,从适度普惠变为普惠”。童小军还表示,国务院设立领导小组目前只是第一步,按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各省、市、县都将逐步设立协调机构。

  这一看法获得了佟丽华的认同。在他看来,成立领导小组既是落实《未保法》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新《未保法》各条规定落地的关键。“《未保法》增加了政府保护一章,以法律规定和强调了政府以及各部门的职责,既包括国务院,也包括省、市、县三级政府,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对各地落实《未保法》发挥了引领作用。”另外,《未保法》规定了家庭、学校、网络等多方面的责任,也需要多部门统筹协调。

  面对各方叫好声,尹琳提醒道,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构的目的,是保障儿童福利以及预防犯罪等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包括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等进行研究。与别的国家相比,中国一直缺少未成年人保护专门机构,“工作领导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