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里走一走,那一定是遗憾的。只有走进上海的弄堂,才算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才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发现一茶一饭中蕴含的海派文化的真谛。
成裕里
首部“红色经典”诞生地
建成时间:1912年
地址:南昌路100弄
式样:旧式里弄
成裕里一带于1914年法租界西扩时被划入法租界,是法国天主教会的产业。
1920年8月,在复兴中路221弄成裕里向里第5排的12号诞生了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就是这家小小的印刷所,印出了后来影响深远的一本书——《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树德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建成时间:1920年
地址:黄陂南路374弄
式样:旧式里弄
上海有很多名叫“树德里”的弄堂,这里指的是今兴业路黄陂南路西北转角的树德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树德里望志路106号举行。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 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会议。
振业里
红色思想传播处
建成时间:约1910年代
地址:人民路1027弄、1037弄
式样:旧式里弄
振业里处于大境阁和老西门之间,地属华界,与法租界隔着民国路相望。
振业里11号为街面房,门牌号为民国路339号(今人民路1025号),是一弄东弄口的第一间。1923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公开出版发行机构——上海书店在这里开业。从表面上来看,上海书店是一家再正常不过的书店,销售着新文化书社、亚东图书馆等出版社的出版物,实际上却秘密发行被查封的新青年社的全部存书、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向导》,以及《中国青年》、《前锋》、《共产党宣言》等革命进步书刊。
甲秀里
毛泽东的上海岁月
建成时间:1915年
地址:茂名北路120弄
式样:旧式里弄
甲秀里建成于1915年,为石库门建筑,但与上海一般建筑的朝向不同,都是坐南朝北的。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担任执行部文书科代理主任兼组织部秘书,居住于甲秀里。1924年6月,杨开慧携其母亲向振熙和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从湖南来沪,与毛泽东住在一起。
柏德里
小弄堂里的“中央办公厅”
建成时间:1920年代
地址:石门一路316-336弄
式样:旧式里弄
柏德里在昔日的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上。
1927年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两党正式决裂,中共中央机关于当年秋季回到上海。中同孚路柏德里700号(今石门一路336弄9号)的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也被称为“中央办公厅”。192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迁往云南路。柏德里今已不存。
——图文摘自《红色弄堂》
——内页摘自《红色弄堂》
《红色弄堂》
张晓栋 著
978-7-5675-9468-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即将出版
作 品 简 介
作 者 简 介
张晓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编审。曾撰写、主编、参与数十种图书。代表作有《五马路:从外滩到跑马厅》。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