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战“疫”中的智库声音·第十八~十九期

日期:2020-03-03来源:法学研究所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特开设“战‘疫’中的智库声音”专栏,集结院内专家学者,传播智库声音,解读疫情期社会关切问题,坚定信心、科学防控,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赋能数字经济,增强疫情后城市竞争力

陈柯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韩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聚焦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三大建设重点,夯实"城市大脑"、信息设施、网络安全三大基础保障,加快推进新一轮智慧城市示范引领、全面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在疫情结束后,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等服务领域有望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组建技术研发导向的数字经济研究平台

上海可以借鉴杭州“之江实验室”的政府、大学、企业合办模式,由政府牵头,引入数字经济行业的重点企业资源,同时调集整合院校、人才与技术优势,在上海组建以技术研发储备为导向的数字经济、信息经济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提高上海数字经济产业的技术引领能力。

提前布局智慧物流产业链重点技术

率先探索省际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技术。上海在人工智能、装备制造和物流领域的具有相当的产业优势。在总结洋山港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系统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的基础上,可以依托上汽集团、青浦物流产业群和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探索省际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

疫后继续试点推广末端智能配送。疫情期间,无人机、无人车和智能配送柜等多种末端物流智能设备已在上海多处医院、商务楼投入使用。在疫情结束后,在保留现有实践成果的同时,上海可以通过研发、运营补贴等形式,继续扩大末端智能配送试点范围,扶持上海智能配送设备设计制造行业成长。

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加大数字内容生产、分发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上海在数字文化产业已经建立起以ChinaJoy数字娱乐展会、bilibili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系列品牌优势。下一阶段,上海可以出台政策,降低数字内容企业增值税与所得税和降低企业购买版权资源的增值税率,帮助数字内容企业快速占领巩固期新增市场。上海有望继续诞生一批数字内容细分市场的优质独角兽企业。

培育数字内容核心硬件设计产业。疫情期间的生活习惯将催生居家数字内容设备的新兴市场。上海可以针对数字内容产业的下一代核心硬件设备如AR/VR、高清视频及传输设备、游戏主机等,培育相应的核心硬件设计产业;同时结合5G技术,推动“5G+4K/8K+AI”应用与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法”统筹推进  保护野生动物

杜文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副所长 研究员

2020年的这次疫情深刻提醒我们对风险的应对和防控,形成有效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刻不容缓,针对此次疫情爆发的根源问题“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建立完善而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高度重新审视,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基本环节统筹推进,保护野生动物。

科学立法,严织规范的制裁法网。针对目前法律保护缺位问题,扩大对非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完善涉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罪名体系。具体而言,首先,扩大《野生动物保护法》中野生动物的范围,将一般野生动物纳入纳入其中。其次,完善《刑法》涉野生动物犯罪罪名体系。将对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领域,给予刑事处罚上的威慑。最后,完善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配套制度。

严格执法,营造安全的防护屏障。应该对之前野生动物保护多头监管、相互推诿等问题加以改善,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公正司法,守护生态的最后底线。在刑事司法中,严守罪刑法定原则,实现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的相互协调,同时发挥“两法衔接”中各参与主体的作用。

全民守法,倡导绿色的法治观念。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治意识,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态观念。

唯有“四法”统筹推进,才能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返回顶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9589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2198号
总部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 电话:86-21-53060606
分部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 邮编:200235 | 电话:86-21-64862266